跳至内容

德道经 老子德道经 老子·德道经 熊春锦校勘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出版

——德道根文化园地-老子学院网站维护

分类: 老子《德道经》释译

帛书老子德道经的德篇释意

第一章 論德( 38 ) 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 ① 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 ② 。 上德无爲 ,而无以爲也;上仁… 继续阅读帛书老子德道经的德篇释意

发布日期:2021年9月23日
分类:老子《德道经》释译

近期文章

  • 觉因生讲解《德道经》81章视频
  • 尹振环教授《重识老子与〈老子〉——其人其书其术其演变》简介
  • 日文版《道德经》
  • 英日文版本《老子德道经》的调查
  • 感谢
  • 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,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
  • 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。
  • 治人事天莫如啬,夫唯啬,是谓早服。
  • 治大国若烹小鲜。
  • 知足者富,强行者有志。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者寿。
  • 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
  • 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
  • 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
  • 知我者希,则我者贵。是以圣人被褐怀玉。
  • 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
  • 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。
  • 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
  • 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。
  • 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殁身不殆。
  • 执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,安平泰。
  • 躁胜寒,静胜热。清静为天下正。
  • 鱼不可脱于渊,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
  • 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
  • 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独立不败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地母。
  • 有国之母,可以长久。是谓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。
  • 用兵有言:吾不敢为主而为客,不敢进寸而退尺。
  • 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
  • 以身观身,以家观家,以乡观乡,以邦观邦,以天下观天下。
  • 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于天下。
  • 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
  • 小国寡民,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,使民重死而不远徙。
  • 希言自然。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孰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于人乎。
  • 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。
  • 无名,天地之始:有名,万物之母。
  • 我无为而民自化,我好静而民自正,我无事而民自富,我无欲而民自朴。
  • 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
  • 为学日益,为道目损,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无为而无不为。
  • 天之道,利而不害。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
  • 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
  •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
  • 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,其无以易之。
  •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必作于细。
  • 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
  • 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。
  • 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
  • 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。
  • 天长地久。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
  • 太上,不知有之;其次亲而誉之;其次,畏之;其次,侮之。
  • 受国之垢,是谓社稷主。受国不祥,是谓天下王。
  • 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;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
  • 圣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
  • 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
  • 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
  • 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。
  • 西班牙版 老子 德道经 已经出版 发售
  • 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著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,不笑,不足以为道。
  • 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
  • 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
  • 善有果而已,不敢以取强。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骄,果而不得已,果而勿强。
  • 善行,无辙迹;善言,无瑕谪。
  • 善为士者不武,善战者不想,善胜敌者不与,善用人者为之下。
  •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,不善人者善人之资。不贵其师,不要其资,虽智大迷。是谓要妙。
  • 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
  • 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  • 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
  • 民之饥,以其上食税之多,是以饥。
  • 民之难治,以其上之有为,是以难治
  • 民之从事,常于几成而败之。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
  • 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?
  • 孔德之容,惟道是从。道之为物,惟恍惟愧。
  • 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。
  • 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。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。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
  • 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
  • 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。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功成身退,天之道。
  • 将欲歙之,必固张之;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;将欲废之,必固兴之: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。
  •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
  • 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
  • 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祸之所伏。
  • 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。
  • 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
  • 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。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
  • 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  • 贵以身为天下,若可寄天下:爱以身为天下,若可托天下。
  • 故常无欲,以观其妙;常有欲,以观其徼。
  • 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。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之根。
  • 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束。
  • 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
  • 反者道之动。弱者道之用。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
  • 道者,万物之奥,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
  • 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。
  • 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
  • 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
  •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候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。
  • 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
  • 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道隐无名,夫唯道,善贷且成。
  • 大道甚夷,而民好径。
  • 大道废,有仁义。智慧出,有大伪。六亲不和,有孝慈。国家昏乱,有忠臣。
  • 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
  • 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;揣而锐之,不可常保。
  • 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  • 不尚贤,使民不争。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。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
  • 不出户,知天下;不窥牖,知天道。
  • 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。强大处下,柔弱处上。
  • 爱民治国,能无知乎?
  • 老子说
  • 话说“尊师重道”
  • 法中无字 字中无经
  • 老子德道经诵读录音——熊春锦
  • 第三十九章 司殺(74)
  • 目录
  • 老子帛书德道经网站dedaojing.org诚聘志愿者
  • 帛书老子德道经的德篇释意
  • 前言
  • 大道废
  • 受邦之垢,是谓社稷之主
  • 圣人自知而不自见
  • 老子德道经网站,评论回顾2021
  • 编译器课程
  • 新录音播放列表(心-生命-疾病-健康)
  • 录音播放列表
  • 主要參考文獻書目
  • 《老子·德道經》實踐的十善利益
  • 光音觀心經典誦讀方法
  • 經典誦讀 心訣的靈活應用經典誦讀 心訣的靈活應用
  • 經典誦讀舌的靈動與靈悟經典誦讀舌的靈動與靈悟
  • 群體經典誦讀的效應
  • 經典誦讀心訣經典誦讀心訣
  • 附註:關於“祭”與“然”的考證關於“祭”與“然”的考證
  • 第八十一章 无名(37)
  • 第八十章 微明(36)
  • 第七十九章 大象(35)
  • 第七十八章 成大(34)
  • 第七十七章 盡己(33)
  • 第七十六章 知止(32)
  • 第七十五章 貴左(31)
  • 第七十四章 不強(30)
  • 第七十三章 自然(29)
  • 第七十二章 恆德(28)
  • 第七十一章 曳明(27)
  • 第七十章 輜重(26)
  • 第六十九章 昆成(25)
  • 第六十八章 同道(23)
  • 第六十七章 執一(22)
  • 第六十六章 弗居(24)
  • 第六十五章 從道(21)
  • 第六十四章 食母(20)
  • 第六十三章 樸素
  • 第六十二章 四有(18)
  • 第六十一章 知有(17)
  • 第六十章 歸根(16)
  • 第五十九章 不盈(15)
  • 第五十八章 道紀(14)
  • 第五十七章 寵辱(13)
  • 第五十六章 爲腹(12)
  • 第五十五章 玄中(11)
  • 第五十四章 无不爲(10)
  • 第五十三章 持盈(9)
  • 第五十二章 治水(8)
  • 第五十一章 无私(7)
  • 第五十章 浴神(6)
  • 第四十九章 用中(5)
  • 第四十八章 道用(4)
  • 第四十七章 安民(3)
  • 第四十六章 觀噭(2)
  • 第四十五章 觀眇(1)
  • 道篇
  • 第四十四章 右介(79)
  • 第四十三章 水德(78)
  • 第四十二章 天道(77)
  • 第四十一章 柔弱(76)
  • 第四十章 貴生(75)
  • 第三十八章 天網(73)
  • 第三十七章 畏畏(72)
  • 第三十六章 知病(71)
  • 第三十五章 懷玉(70)
  • 第三十四章 用兵(69)
  • 第三十三章 不爭(68)
  • 第三十二章 三寶(67)
  • 第三十一章 不積(81)
  • 第三十章 安居(80)
  • 第二十九章 江海(66)
  • 第二十八章 玄德(65)
  • 第二十七章 輔物(64)
  • 第二十六章 无難(63)
  • 第二十五章 道注(62)
  • 第二十四章 處下(61)
  • 第二十三章 居位(60)
  • 第二十二章 長生(59)
  • 第二十一章 爲正(58)
  • 第二十章 治邦(57)
  • 第十九章 玄同(56)
  • 第十八章 含德(55)
  • 第十七章 善觀(54)
  • 第十六章 盜桍(53)
  • 第十五章 守母(52)
  • 第十四章 尊貴(51)
  • 第十三章 生死(50)
  • 第十二章 德善(49)
  • 第十一章 无爲(48)
  • 第十章 知天下(47)
  • 第九章 知足(46)
  • 第八章 請靚(45)
  • 第七章 立戒(44)
  • 第六章 至柔(43)
  • 第五章 中和(42)
  • 第四章 反復(40)
  • 第三章 聞道( 41 )
  • 第二章 得一(39)
  • 第一章 論德
  • 德篇
  • 校勘說明
  • 序
  • 復興道德心願詞 (念兹常思)
  • 世界,您好!

近期评论

    归档

    • 2021 年 10 月
    • 2021 年 9 月
    • 2018 年 11 月

    分类

    其他操作

    • 登录
    • 条目 feed
    • 评论 feed
    • WordPress.org
    德道经 老子德道经 老子·德道经 熊春锦校勘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出版
    自豪地采用WordPress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