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篇
第五十八章 道紀
第五十八章 道紀(14)
視之而弗見,名之曰①;聽之而弗聞,名之曰希②;之而弗得,名之曰夷③。三者不可至計,故而爲一④。
一者⑤,其上不攸,其下不忽⑥。尋尋呵⑦!不可名也,復歸於无物⑧。
是謂无狀之狀,无物之象,是謂忽望⑨。隨而不見其後,迎而不見其首⑩。
執今之道,以御今之有⑪;以知古始,是謂道紀⑫。
①:甲本作“”,修真學異構字,內含方法論。乙本作“微”,通行本作“夷”。
②希:稀少、無。
③:帛書作,含修真心法。音民,義爲撫、摹也。通行本作“搏”。 夷:平坦、平易。通行本作“微”。
④計:計算。《說文》:“會也算也。“至計”通行本作“致詰”。詰:《說文》:“問也。”音杰,詢問,追問。 :甲本作“”。从“囗”从“束”,修真學異構字,事物相束紮成團狀歸於中心之義。乙本作“”。通行本作“混”。
段義:道的特性是,看卻看不見,稱之爲“”;聽又聽不到,稱之爲“希”;摸也摸不著,稱之爲“夷”。 、希、夷這三者無法計量其大小,所以團聚爲一,德“一”的能量形態就是先天一炁。道“无”之“○”生德“一”之“⊙”。
⑤通行本無此二字。
⑥攸:與“倏”義同,迅疾之義。乙本作“謬”,通行本作“皦”。 忽:突然之義。與前句“攸”連用則爲“攸忽”,即快速、迅疾之義,攸忽不見。通行本“忽”作“昧”。
句義:此先天一炁,在上不會攸然不見,在下不會突然消失。
⑦尋:《說文》:“繹理也”。繹,即演繹,尋繹義理,理其端緒。有尋思、尋找、平常等義。又爲一種長度單位。通行本作“繩繩兮”。繩:綿延不絕之義。
⑧句義:尋思呀尋思,無法給以命名,重新回歸到天地之始道“无”的有質無形狀態。
⑨忽:《說文》:“忘也”。有疏忽、忽視,急速、突然(倏忽),恍忽等義。忽,俗作“惚”,恍忽即恍惚,似有似无,模糊不清。 望:甲骨文字形,像人站在土上遠望。《說文》:“出亡在外望其還也。”《玉篇》:“遠視也。”遠望,深觀。 忽望:修真學名詞。即在無爲靜定中深觀、凝望。無此望,其恍惚必爲頑空也。甲本此處缺,乙本作“沕望”(乙本作“沕”處,甲本作“忽”),通行本作“惚恍”。
⑩通行本作“迎之不見其首,隨之不見其後”。 跟著她看不見其尾,迎著她也看不見其首。
⑪“今”通行本作“古”。 御:《說文》:“使馬也”。本義駕駛車馬。又作“馭”。另有治理、抵擋等義。
句義:道貫古今,以德而顯,所以應當把握現今德“一”在身國中的特徵和特點,以道所用的德來駕馭以及治理當今身國的現實狀態。
⑫“以”通行本作“能”。 紀:《說文》:“別絲也”。即絲的另一頭緒。也說散絲的頭緒。另指開端、頭緒、綱領、綱紀、要領、理等義。又通“記”,記錄、記載,紀述,即記載敍述。
段義:道之爲物,無法追尋其後,無法攔擋其前。唯有牢牢把握“道本虛无而生萬有,用德‘一’就足矣”的原則,明白這個德“一”的樸散流失現狀,就是以今之道,統御今之萬有,從而以今治今,以今觀今,方可溯本歸源而至古始,展開大道用德顯化的全過程。
〖註音〗
捪:mín音民;攸:yōu音幽;恍:huǎng音晃;御:yù音育;弗:fú音服;夷:yí音移。
【繁簡對照】
紀(纪),視(视),見(见),聽(听),聞(闻),計(计),爲(为),尋(寻),復(复),歸(归),於(于),謂(谓),壯(壮),隨(随),後(后),執(执);構(构),書(书),異(异),體(体),義(义),撫(抚),摶(抟),詰(诘),與(与),謬(谬),連(连),繩(绳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