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九章 用中(5)

道篇
第四十九章 用中

第四十九章 用中(5)

 

天地不仁,以萬物爲芻狗①。聖人不仁,以百姓爲芻狗②。

天地之間,其猶橐籥與③!虛而不淈④,出⑤。

多聞數窮,不若守於中⑥。

 

:簡體爲“刍”,本義爲割草或割下的草。芻狗,古時用草紮的祭祀之物。

句義天地以德“一”扶生長養萬物,唯德而無仁。萬物皆有“炁”和“器”兩種屬性,“炁”是不生不滅的虛態物質,而“器”卻是有其生成壞滅的實體物質。芻狗作爲祭祀品,亦僅取其“炁”而已,對其肉眼可觀的“器”態狀實體,則在完成使命後失去存在的價值。萬物與芻狗一樣,在天地看來,其“器”性實體實際上也是虛妄不實的,是難以維持久長的,故同樣取其“炁”而用之。而對其實體的“器”性同樣任其自然生滅而已。

:甲本作“聲”。參見前章。

句義:人同樣是“炁”、“器”兩種物質成分所組成。名爲性命,聖人洞察陰陽,掌握陰陽,知道其本質屬性的德“一”之“炁”,是其真實的本來面目,故雖可去其器性的軀體,但他的“炁”態本質不會發生任何改變,因而可以永生。聖人效法天地,知道用虛的可貴,教化百姓也就注重對其靈魂進行教化,以德養神,改造人們的心靈。而對於其凡軀,在完成其使命後也會象芻狗一樣遺棄。所以天地聖人的不仁,正是其不離上德的大仁表現,是真正掌握了萬事萬物的根本所在而用之。

:歎詞。通行本作“乎”。  :《說文》:“玃属”。獼猴一類。另有同、相同、猶如、如同、好像、尚、還、仍、尚且,通猷等義。  :《說文》:“橐(音駝),囊也(袋子)”。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“小而有底曰橐,大而無底曰囊。”  :內之管,亦爲兒童習字所用而編成的竹簡,又爲一種古樂器。此處橐籥指外囊內管,冶铸所用嘘风炽火之器,似今之風箱。古代用以鼓風助火。

:攪濁,擾亂,或水流出的樣子。另有竭、枯竭之義。《荀子·宥坐》“夫水……其洸洸乎不淈盡。”楚簡本和通行本作“屈”。

句義天地之間的虛空如同吹火筒、風箱一樣,中間也是虛和空,用之卻不盡。

:修真學異構漢字,指內天地氣機運行的狀態與深度。故甲本作“蹱”,並與“踵”義相通,如“躘蹱”與“躘踵”、“龍鍾”同義。追也,接踵而來。《馬王》甲本與《道藏》甲本均用“踵”。乙本及通行本均作“動”,楚簡本作“”(“動”之異體)。皆失修真之義。  :修真學取用之字,與“腧”字有近義,與愈字通假。愈:越、更加等義。

段義:天地像一個大風箱一樣辟闔、張弛,踵接而出入;愈動愈有,愈有愈出。鼓蕩著道“无”德“一”的精華能量物質,輸送到天地空間,滲透於萬物之中,養育天地萬物。

⑥通行本作“多言數窮,不如守中”。

段義:離開道“○”和德“一”這個宗根之數,去研究道和德化生的萬物,就是捨本求末。虛无生萬有,用德“一”就足夠了。眼耳見聞再多,哪怕窮盡其數,也不如守住這個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道虛和德“一”之中,這才是造化的根本。

〖註音〗

芻:chú音除;橐:tuó音陀;籥:yuè音月;淈:gǔ音鼓;踵:zhǒng音腫;蹱:zhōng音中。

 

【繁簡對照】

萬(万),爲(为),芻(刍),聖(圣),間(间),猶(犹),與(与),聞(闻),數(数),窮(穷),於(于);體(体),義(义),紮(扎),聲(声),參(参),歎(叹),攪(搅),濁(浊),亂(乱),腫(肿),應(应),龍(龙),鍾(钟),動(动),書(书)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